皇家体育(China)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皇家体育(China)官方网站 >> 企业文化 >> 先进风采

扶贫路上赤子心

作者:马 萍 来源:宁夏电投

“真希望他能再多干一届!这两年,他是我们镇15个工作队中驻村天数排第一的,也带动了我们李旺镇部分干部的作风。上级到李旺镇检查扶贫资金、党建等工作,我们经常推荐他们到新源村检查。”在集团公司规划发展部苏锋扶贫工作即将结束时,海原县李旺镇镇长李成虎万般不舍地说到。

2017年1月,带着集团公司党委的殷切希望和嘱托,苏锋被择优选派至海原县李旺镇新源村担任第一书记和扶贫开发驻村工作队队长。两年时间里,他默默跋涉在扶贫路上,一心一意为新源村群众脱贫谋出路,用实际行动履行了党旗下的承诺,用瘦弱的身体和单薄的双肩挑起了千斤重担。新源村在他的带领下,摘掉了深度贫困村的帽子,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悄然变化。

 

入户摸排察实情,宣传政策转观念

苏锋深知,扶贫想要做到“精准”,必须深入实地,摸清家底,以心换心,赢得村民的支持和认可。刚到新源村,他来不及解决自己的住宿、吃饭问题,便带着驻村工作队成员马成德,深入田间地头、走进村民家中,对全村18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户走访。村民的贫困程度远比他预想的要严重得多,村里的情况也更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整个新源村由6个行政村的村民搬迁至此,村民间人情较淡、历史遗留问题多,村民文化素质低,有近50%的成年村民甚至不会写自己的名字;种植、养殖业受条件所限,形成不了规模,产业脱贫简直是“死胡同”,村民收入主要靠劳务输出,而最根本的问题是大部分人思想还未“脱贫”,等靠要、骗取国家补助救济的想法还比较严重。脱贫攻坚任务战鼓急,苏锋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压力和责任。

  “要先解决思想的问题,再谈脱贫致富!”他主动担责,白天和其他驻村队成员抓乡村环境治理,做群众思想工作,晚上熬夜更新建档立卡扶贫对象资料,一家一户研究帮扶措施。国家新出台的扶贫精神、扶贫政策,他挨家挨户上门宣传、解释,耐心做好答疑释惑。有的村民对养殖、种植心存顾虑,他为他们打比方、算细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育他们脱贫不能靠政府救济,要靠自己自力更生,鼓励他们勇敢迈出第一步。有的村民需要申请贷款但不识字,他便帮他们解读文件、写材料、填表格,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帮助他们申报。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苏锋的帮助和带动下,新源村的干部、党员有了干劲,贫困户们重振了生活信心,纷纷开始了自己的脱贫奋斗之路。村民杨志路鼓励自己的儿子外出打工,向村里申请劳务补贴,自己在帮忙带孙子孙女之余,还申请养了五头牛,力争让家里多一份收入。村民李凤兰深耕自己的养牛事业,通过养殖贷款和赊销基础母牛,从最初的几头牛,最多时养到了17头,其中有一头牛甚至卖了2万多元,成了村里的致富能人。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苏锋和伙伴们相继完成了贫困户基础资料更新,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发展,争取贴息贷款462万元,发放劳务奖补79.7万元,村貌持续改善,乡风明显好转,所有的辛苦都没有白费。

 

抓好产业扶贫,让村民真脱贫脱真贫

看着新源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何让贫困户真参与,得实惠?如何脱贫不返贫,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致富?”成了苏锋思考最多的问题。

回想起自己在集团公司规划部门工作的经历,他渐渐有了清晰的思路。他和村“两委”多方调研,与李旺镇、海原县政府积极沟通,先后编制了《新源村2018年深度贫困村扶贫项目实施方案》《新源村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建立了新源村2018年-2020年脱贫攻坚项目库清单,为新源村推进产业脱贫绘出了自己的路线图。

村委会周边有很大一部分土地长期撂荒,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他与村“两委”决定争取在村里建设一个光伏扶贫电站,期望通过集体的力量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不善言辞的他再次苦口婆心地做群众工作,宣传发展光伏电站的好处,多方争取支持,最终一个300千瓦的光伏扶贫电站成功落户新源村。今后,靠这个光伏电站,新源村集体每年可以稳定增加收入约25万元。

发展劳务产业是新源村脱贫增收的最大希望,但村里有能力的人大多早已外出务工,留下的基本是特殊困难户。然而也往往就是这些困难户,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陷入了愈加贫困的“怪圈”,尤其是留守在家的农村妇女,每天只能围着老人、孩子转,出门打工赚钱的愿望想都不敢想。苏锋和村“两委”动脑筋、想办法,决定在村里办一间扶贫车间,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工作。争政策、找企业、筹资金、买设备,通过近半年的努力,建筑面积625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建设完成,生产设备全部到位,具备了随时启动运营的条件。他积极协调,为新源村扶贫车间基础设施建设,向集团公司申请了15万元的资金支持。

扶贫车间和光伏电站项目的实施,使新源村集体资产从30万元增加到350万元,村集体收入从每年5万元增加到30万元,村民年收入总计增收182万元以上,为新源村科学深入推进产业扶贫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就在苏锋驻村期满返回单位不久,扶贫车间正式启动运营,新源村及邻村110人实现了家门口上班的愿望,每人每年保底收入1.8万元,干得多,拿得多。新工作、新收入,为贫困户们带来了新希望,不仅让他们重新找回了获得感和尊严,激发了脱贫的斗志,同时还为留守儿童留住了妈妈。

 

坚守原则更显党员本色

两年的脱贫工作,苏锋让村民印象深刻的不只是他勤勉的身影,还有他坚持原则、对党忠诚的工作作风。

有村民在采访时说,过去村干部来家里宣传新政策,村民质疑干部是不是想中饱私囊,吃拿卡要,而现在听驻村工作队讲解扶贫新政策,大家都耐心倾听,积极参与,鲜少质疑。2018年,他引导建档立卡户种植饲草和特色杂粮,助力养殖产业发展。待饲草和特色杂粮收获时,他带着驻村工作队成员,顶着烈日满山头一尺子一尺子地测量每家每户的种植面积,被晒得脱了好几层皮后,丈量完了168亩饲草、秋杂粮、马铃薯,并严格按照标准为大家发放了种植补贴。有农户种植了国家补贴目录里没有的饲草,在苏锋将该部分面积剔除补贴面积时,村民心中虽有不快,但转瞬又表示理解。“我知道,他心里一碗水端平着呢!该给老百姓的一定补,不该补的绝不让国家损失!”

在获得村民的认可和信赖时,苏锋也曾被质疑。扶贫期间,有人拉着牛到村上、镇上四处告状,声称自己也在养牛,苏锋却没有给他发放补贴资金。镇上下来核查,发现是这位村民早就偷偷卖了自己的牛换钱,却想骗取国家扶贫补贴,而苏锋在一次突击检查时掌握了这一情况,因此拒绝了他的补贴申请,他心生怨恨,借了别人的牛“告黑状”。有人悄悄劝苏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悄悄发了补贴省了这些麻烦事。苏锋拿出突击检查时的取证资料,表明了自己的决心:“扶贫先扶志,若我今天发了这笔补贴,会有多少人也像他一样不劳而获?我们今后开展工作会不会因此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呢?”

 

失约家人心中有愧却无悔

扶贫重任压在肩,常常失约家人成了苏锋心中难以抹去的愧疚。虽有遗憾,但他不得不舍小家,顾大家。

最初委派扶贫任务时,考虑到他家中孩子年幼,扶贫工作时间定为一年。然而一年的日子很快过去,新源村每一天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他担心新的扶贫工作队入驻后,又需要很长时间熟悉工作,影响了脱贫进度,他主动向组织申请再坚持一年。

“恨不分身伴左右。”每次和女儿通话视频,苏锋都会有些心酸。“爸爸,周末你会回来陪我吧?”“爸爸,学校组织亲子活动,你能回来吗?”这些话,两年里女儿不知道问了多少遍,每次他都向女儿诚恳道歉,可是他清楚,只怕下一次还要接着向女儿说声“对不起”。

说起两年扶贫的苦和累,苏锋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淡淡地说了句:“这其中的滋味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感受得到,但这段经历带给我的磨炼与收获,是我人生最为宝贵的财富。”走进新源村,一间间整齐的民房、一台台新型的空气源热泵、完善的乡村基础设施、在建的扶贫电站和扶贫车间轰鸣的机器声,俨然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祥和、安康的农村新景象。这就是苏锋递交的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乡亲的扶贫答卷。

 (集团本部 马 萍)